简单来说,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伴有咳嗽、咯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现象的疾病。
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全球肺结核病发率又有了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起了国际医学工作者的关注。而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关注肺结核。
那么,肺结核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呢?
首先,肺结核的本质实际上是细菌感染,也就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结核分枝杆菌可感染人体的很多脏器,在初期以感染肺部最为常见。在感染初期,结核分枝杆菌在肺部表达一种其特有的蛋白质,这种外来物质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从而出现一种类似于过敏的症状,肺部组织水肿、充血,中性粒细胞也会渗出,这就是肺结核的早期阶段,也称渗出样病变。
接着,结核分枝杆菌中的类脂质会继续引起血液中的其他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接连渗出,在肺部表面形成结核结节,也称增殖样病变,这也是肺结核一词名字的由来。
既然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染肺部,那患有肺结核的人都有哪些症状呢?
在呼吸道方面,症状有咳嗽、咳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另外,同时伴有低热、盗汗、乏力、女性月经失调等。
由于肺结核的早期发病症状与普通发烧感冒很像,很多患者不会对此特别重视。因此,控制结核病的流行,从根源上就应该对结核病进行正确及时的诊断。从临床表现上,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三周以上、且伴有咳血;发热的重要特征是午后低热,且伴有盗汗、乏力。然而,由于肺结核的病程进展周期较长,仅据此诊断可能会耽误治疗,因此,临床上常进行细菌学诊断和影像诊断。虽然细菌学检查是肺结核的确切依据,但有研究显示,并不是所有的肺结核患者都表现出明显的细菌学特征。这时候就需要影像学的辅助诊断。但仍需要注意将肺结核和其他肺部疾病的肺部影像进行区分。
现代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抗生素。然而众所周知的是,经常服用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这也是为什么肺结核又重新引起人们关注的原因。经过长时间的作用,已经出现了多重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
不幸的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复杂,且对不同的药有不同的耐药机制,主要与结核分枝杆菌频繁的基因突变有关。目前,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很多盲区,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增强群众的意识水平。另外,若处理不当,肺结核很容易转变成慢性感染,使病程加长。若想保证治疗成功,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用药、完成规定疗程,不要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擅自停药。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治疗肺结核的药物。
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目前二线抗结核药物成为了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主药。它们主要是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乙硫异烟胺、氧氟沙星、左氟沙星、对氨基水杨酸钠等。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肺结核对我们的威胁会越来越小。因此,大家要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肺结核,遵照医嘱,做好预防,只要这样才能把这种流行病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小。